服装学院
首页 - 新闻公告 - 学院动态

跨越时空的对话:雷锋精神在当代的传承与实践

来源: 服装学院 添加时间: 2025-03-24

  一、雷锋的“钉子精神”
  “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硬钻进去的。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雷锋用“挤”和“钻”的智慧,抓住每一刻时间学习文化知识。他曾利用出车间隙读书,甚至将书本挂在驾驶室,边工作边背诵理论。这种精神让他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全军学习的楷模。局部截取_20250324_085612.png  二、“为人民服务”的具象化局部截取_20250324_085656.png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他在雨中护送陌生母子回家,用积蓄为灾区捐款,甚至为战友缝补衣物。这些细节被记录在日记中:“每做一件小事,就像往人民的心湖投下一颗石子,涟漪终会连成波浪。”
  服装学院学子以行动诠释新时代雷锋精神,在暮色浸润的敬老院里,他们用巧手为老人打扫屋子,倾听岁月沉淀的故事;在春意盎然的社区街道间,他们挥动扫帚清理卫生死角,弯腰拾起文明的火种。我们将专业热忱化作社会关怀,用一针一线的细腻温暖诠释奉献真谛。无数个这样的微小瞬间,如春风化雨般润泽人心,见证着雷锋精神的时代传承与青春诠释。局部截取_20250324_085724.png  三、集体主义与个体价值局部截取_20250324_085752.png  “我愿永远做一颗螺丝钉……机器因螺丝钉的连接才成为整体。”他在日记中反复强调集体高于个人,却从未忽视自我提升:通过200余篇日记剖析思想,记录对《毛泽东选集》的感悟,在奉献中实现精神蜕变。
  服装学院发起旧衣改造公益活动,服装学子以衣为媒践行社会责任。让旧布料在飞针走线间重获新生。捐赠的不只是衣物,更凝结着服装学院学子"一针一线缝补时光裂痕,一尺一剪丈量善意无界"的设计哲思。
  而后,服装学院又开展为山区留守儿童捐赠图书物资的活动,这场的爱心接力,以聚沙成塔的公益力量撬动社会关注,让留守儿童群体在温暖中,看见世界的另一种拥抱方式。当书籍化作载满温度的艺术品,时尚教育正在书写"设计向善"的生动韵脚,让每一份微光汇聚成照亮远山的星辰。局部截取_20250324_085826.png  当山东的检察官为留守儿童点亮“希望小屋”,当武汉的医学生用专业知识开展社区义诊,他们与日记本里那个冒雨送大娘的青年身影悄然重叠。雷锋未曾远去,他的精神已化作基因密码,在新时代的土壤里生长出万千形态——从个人善举到制度设计,从实体服务到数字赋能,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仍在继续。局部截取_20250324_090009.png  正如雷锋在最后一篇日记中所写:“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服装学院的众多学子正用行动回答:这无限的服务,可以是智能时代的温暖代码,也可以是乡村振兴的坚实脚印——只要心中有光,处处皆是雷锋精神的舞台。  
  
编辑/张天宁
审核/张天宁、王慧媛、李庆娜
浏览量: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