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学院实践周之八
《女装设计(职业)》
《女装设计(职业)》是本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课程符合我校培养方案要求,秉承着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培养的是高素质文化修养,徳、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应用型创新人才,这类人才具有鲜明的职业性、技能性、实用性等岗位特征。简单地说就是实现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平稳过渡,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增强课程的实战性,教学中努力引进专项课题(大艺管理层制服设计、大艺学生校服/制服设计、大艺附高师生制服设计等),让教学不再是纸上谈兵,设计思路受到“企业”的认可,设计作品得到“市场”验证,使教师在课程的设计上,目的更明确,方法更有效。
本次课程授课对象为2020级三班、四班学生,以“大艺原创红色剧目—服装学院保障组师生制服”为实际项目进行设计。


任课指导老师:王杨

近五年先后共担任:《女装设计(职业)》《女装设计(休闲)》《设计策划与实践》《服装构成基础》《图案设计基础》等多门课程主讲教师。





学生女装职业课堂感悟
/ | /
★

20级女装三班唐建
在王杨老师的辛苦教学下,通过3周的线上女装职业学习,遗憾的是因为疫情没能在校园教室仔细聆听老师的讲解,但我们还是在老师生动有趣的带动下,认真、高效的完成了此次女装职业的专业课程教学。
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后,让我又进一步对职业女装的了解,学习到了与职业女装有关的概念,我对其中学习重点之一的职业制服尤为深刻,其含义就是指具有标志性的特定服装,如宾馆服务员、工厂工人、学生、军人、警察等工种或人群穿着的服装。课堂上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很多的航空公司所设计的空姐、空少的工作制服,每一款都有其闪光点,有特别的设计之处。
记得老师说过现代的职业装之所以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主要是由于社会竞争态势更加急迫且严峻,而且具有标识作业的职业装恰恰最能确立鲜明的形象,有助于行业、公司或个人在竞争中树立深入人心的个性形象。说到这,让我想起了老师在其中布置了一项作业任务,我和我的小伙伴梦们再一次聚集,讨论、研究、设计出了一系列关于学校大剧服装组的工作职业服装,多年的相处使得我们的配合尤为默契,通过完美的配合完成了作业的汇报,并得到了老师的赞扬,很有收获,很有成就,最后再一次表达对老师辛苦教学的感谢,老师,您辛苦了!!!

20级女装三班孙宁
通过为期三周的女装职业设计课程的学习,使我对职业设计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体会,还有教我们课程的王老师幽默风趣,总是能带动我们的课程氛围。王老师的讲课方法也很有趣,她总是耐心十足,为我们指导作业,鼓励我们,给我们提出不足,让我们的作品变得更好,让我们能学到更多。王老师不仅仅是我们的老师,也是我们的朋友 ,她不仅仅教会我们专业知识,还开导我们,帮助我们,我们可以像朋友那样聊天,开玩笑。总之,我们的课堂氛围一直很好,我们也都很喜欢王老师,最后,还想跟老师说一句:老师,您辛苦了,谢谢您!

20级女装三班 施雨含
我们上完了职业女装,感觉有很大的收获,学习了很多关于职业装的知识 ,也认识了很多知名品牌的职业女装。
知道了职业装设计的基本要素,色彩设计。
(一)做企业的标准所可以表现出企业的属性和情感在运用标准色设计制服时,可以配置一些其他辅助色一组合出更好的配色效果。
(二) 功能性体现在对员工的心理生理的影响,对企业集团内部组织管理安全生产等方面的作用。
(三)真理性只素材对于神经系统的刺激作用。
(四)象征性体现在企业团体内部的岗位识别工作身份的辨识上,以发挥色彩管理的全面组织管理中的作用。
也认识了服装设计的基本原则。(1)针对性,针对不同行业,同一行业不同企业同一企业的不同行岗位,同一岗位的不同身份,性别等。(2)物美价廉实用耐用(3)屏幕用艺术性与环境的色调风格,互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美的整体。
也了解到职业服装设计的过程,场调研了解,掌握企业团体的性质管理制度,经营理念以及社会上的公众形象。企业 团体C I形象识别系统的基本要素和运用范围。生活行业制服的国内外现状和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法规标准和惯例等。
也知道了标志的构成特点,以及制服设计中的应用实例。标志是特定企业的象征与识别符号他通过简练的造型生动的形象,来传达也的经营理念,产品特征等信息。直接运用标识可以使制服在组成企业的视觉系统中呈现良好的统一性,也可将标志在不破坏的基本特征的前提下,做适当变化在不破坏其基本特征的前提下做适当变化 这样可以使制服在表现标志性时,显得含蓄生动一些。
总之,上完职业女装课,受益匪浅 让我在服装设计上有了更深的学习和眼界。


通过线上授课,可以看出学生对课程参与的积极性高,课堂氛围温馨,师生互动性强,师生之间沟通更加充分,,学生非常喜爱老师的教学设计,也使得教师对线上课程的教学方式更有信心,促进了教与学的热情。
在线教学看似是这场疫情让我们。被迫»上线,但实则它是一种发展超势,它让教师在这种“被迫”中找到了更多的教学方式,也让学生有了更多可选择的学习途径。

策划出品丨团委学生会
文字来源丨刘佳琳 张怀智 傅宇菲
排版编辑丨刘佳琳 王森
监 制|曲雪
审核教师丨王慧媛